找到相关内容21500篇,用时32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“近代居士佛教的典范--陈健民对在家学佛的启示

    陈健民也忠实地记载下来,他在《佛教禅定》说:「决定亲自去见诺那呼图克图。并且不顾家中的困难真的做了。在我带著一些钱离开以後,我太太去向大敬法师哭诉,说家中缺钱。但我认为应该暂时抛置这类世间的顾虑。」 ...

    黄英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5380128.html
  • 《那先比丘经》中的希腊和中国因素

    所做出的解释。从本能出发的鸟兽尚且有种种孝行,何况人乎!在中国古人看来,大自然似乎将人生的最高法则通过某些事例而向人们进行启示,因而人应该向大自然寻求智慧。在道家看来,这是合理的。因为道家主张,人法道...

    张思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5680134.html
  • 试述阿尼玛沁山神的形象及其在宗教万神殿中的归属

    我们作更进一步的研究。因为藏语“念青”意为“大念”或“大念神”,属于“念”一类的山神,都可以冠“念青”二字。谢国安先生认为,格佐应该是德格玉龙地区的一座大山神。石泰安先生曾发现在一部《煨桑祭文》中格佐是...

    丹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341980497.html
  • 《禅宗与心理分析》禅中的自我

    们不了解及此,因此想从字和句中寻求意义。由于他们都依赖着某种东西,他们就发现自己纠缠在因果律中,而无法逃脱三界中的生死轮回。   如果你们想超越生与死,去与来,而能够自由的脱离一切附着,你们就应该...

    铃木大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14780893.html
  • 民国时期汉藏佛教界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

    北平、承德、五台山、四川等地喇嘛寺庙办法的条文次第出台。   《寺庙管理条例》中央政府以行政干预的手段关注寺产诉讼,把寺产作为法定的财产予以保护,以弥补行政效力在寺院管理中的缺失。应该说民国政对寺产的...

    王海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20980926.html
  • 慧远大师念佛思想所依据的主要经典考辨

    可知,如果慧远大师等强调现前见佛,那就应该及时告诉同修关于自己见佛的事,而没有必要等到临终方才吐露。参见沙健庵等编《慧远法师文钞》之《慧远法师传二》,东林寺1989年再版本。   [38] 参见方立天...

    杨净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324781205.html
  • 慧远大师伦理思想略论

    为佛教信众的大多数,他们应该遵循儒家孝道、服饰礼仪,“处俗则奉上之礼,尊亲之敬,忠孝之义,表于经文,在三之训彰于圣典,斯与王制同命有若符契”???,这里慧远显然在吸纳儒家伦理来丰富佛教伦理,以此来回...

    张有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325681222.html
  • 水月法师的因明成就——心气沉定 深入论藏

    “有云伪造”)、《明灯抄》来看,二书均无片言只语提及过类疏主为窥基。《略篡》若是“伪造”,要以伪代真,更应该直接打窥基的旗号,但《略篡》没有这样做。二书作者都应知文轨疏,但他们宁可采用净眼疏的简略解释...

    郑伟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151081341.html
  • 月称及其《入中论》

    相违背的过失。所以,清辨认为归谬论证法虽在破的方面可能有效,但没有立论,只停留在破斥上,而不能积极地表现空的理论,这样很难使人真正理解中观思想。所以,他提出应该要有自己的立论,有必要采用当时流行的因明...

    李学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171581347.html
  • 王阳明“四句教”析论 (上)

    我们应该言“四无”──心、意、知、物四者在实践上相即为一,没有分别。   因此,龙溪以为阳明的“四句教”只讲“四有”义,只是随机而立的权法,而由此教法而领悟到的“四无”义,才是究竟的教法。   三...

    刘桂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24381600.html